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点思考
如果有兴趣,可以跟我联系交流:这里
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综合问题的总称,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主体身份的三位一体的问题。 “三农”这个概念最开始是1996年由温铁军教授先提出,中共中央于2003年写入工作报告。
-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小规模农户,难以获得规模经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容忽视。
-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二元分割,城乡的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 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等。
- “农村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失去了这三者,也就失去了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事关全局。
思考
听温铁军教授的讲座,历史上中国发生两次经济危机都是由农村来化解的,并且在当下逆全球化的潮流下,农村还将第三次解救中国经济;原因是,”投资、消费、出口“这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已经无法依靠,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已经被房子榨干了,但是国内过剩的产能和资本必须要有去处,否则就会有大量失业和经济崩溃的风险。然而,正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才使得中国有”农村“这个泄洪区,”农村的问题“恰好可以在此时由过剩的产能和资本来解决。比如,农村的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和文化较落后、农民收入低、文化素质低,这些都需要开发和投资,并且农村也有美好生活升级的需求,这是一种难得的供给和需求的良好匹配。此前,国家发债在农村做了10年的基础建设,国家的债务沉淀为了农村的基建资产,但没有被活化没有产出,但是,给农村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另外,只有这种有差距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有这种好处,假设,农村和城市在经济、文化、交通、生活水平都一样了,大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拥有的都差不多了,此时再有产能过剩,外贸出口走不通,城里也不需要了,农村也都有了,那就走投无路了。城乡二元结构有优点也有缺点,前面是优点,而且是对城市和国家的优点,并不是对农村的优点,缺点很明显,就是非危机的时候,牺牲了农村的利益,对农村是不公平的。
这个问题可以被破解?还是继续保持现在的模式往前走? 如何破解,还没想出来。继续保持这种螺旋式的模式往前走,城市一直冲在前面,跑累了就停下来拉农村一把,让农村也进步,然后城市继续往前冲。那农村愿意永远跟在后面么?这个,一方面,当前的客观环境就是这样,不可能短期内就把农村建设成跟城市一样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就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了,这种宏观的安排,也只有中央政府才能有能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