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坑(二)

少于 1 分钟阅读

联系交流方式:这里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可以解读为,让一个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无非就是固定的那几样,而一个幸福的家庭通常都在这些条件上满足地比较好,而不幸的家庭则或多或少在一些方面都较大的不足,因而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不幸状况。如果把创业公司类比为一个家庭,其实也是十分相似的,都是一个团体,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做事习惯和三观,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付出,也期待回报,因“缘”而聚,无“缘”而散。所以,如果把上面那句话放在创业公司身上再解读一遍,就是,一个创业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固定的那些,一个公司成功地活下来了,必然是具备了那些条件,而死掉的公司则或多或少地在某些条件上不满足而造成了各种不同失败的结局。

接上一篇《创业公司可能会遇到的坑》,这里思考了一些其他创业公司可能会遇到的坑,主要是公司管理方面的

  1. 焦虑。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老板会受到各方面的多重压力,为了让公司奋勇向前,老板必然是要逐级往下传导焦虑(压力)的。但是,这种压力的传递要注意导向性,即要像临战前将军给士兵的训话,立场是团结内部而一致对外。一种不好的导向性则是让自己的士兵感受到如果打不赢仗,将军就会把他们全部砍头,这会让大家感觉到人心惶惶而极大降低战斗力。其实职场人心里都明白,业务干不好就会被裁掉,但是把这种情绪放到明面上来渲染则会造成反作用。
  2. 贪多。创业公司不仅要面临业务的挑战,还有生存的挑战,要让自己活下去就要有现金流。而赚钱的途径有多种,一种是继续加强在主营业务上的投入,从而促成更强的产品力和更多的订单,另一种则是,开展副业,赚点块钱。其实这种情况是很难拿捏的,如果副业是一次性的低投入而可以快速获得回报,那么就可以用这笔收入继续投入到主营业务上,但如果相反,副业的成本很高,回报也一般,那么就会给主业带来极大的拖累。一般来说,一个创业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他有独特的产品竞争力,而这一般就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如果主营业务很困难,需要副业来养活,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另外,创业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这里多投一点,那里就会少一点,寄希望于主业和副业都做好,都能赚钱,这种期望应该有些过高。
  3. 动荡。我们知道,生意就是”用我的资源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并收取报酬“。创业公司就是利用自己整合到的资源去解决客户的问题,只要问题没有变,我们就要持续投入资源,人不适合就换,钱不够就再融。另外,一个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根据业务来确定的,而公司的业务就是围绕”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如果问题没变,业务就没变,组织架构就没有变动的必要,尤其是对于小创业公司来说,本来人也不多,所以最重要的是人心齐,让大家全力以赴在解决问题上。反之,如果小公司里的组织架构频繁调整,则会动摇军心,制造隔阂,制造迷茫,让大家的注意力放到了如何适应新的组织架构。什么公司什么情况下需要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一些我的思考:一个巨无霸似的大集团公司,什么业务都做,随着时间的推进,有的业务做起来了,有的业务没做起来,做起来的业务需要持续招兵买马,没做起来的业务则可以砍掉。当成长性业务进入了稳定期,则停止扩张团队,当业务进入了衰退期,则收缩团队。当有新业务出现,则内部调动人力资源或外部招聘组建新团队。当现有团队效率低下时,如果是管理的问题,换掉管理者就好,如果是该团队的业务太单薄或者太冗杂进而影响效率,则有必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使得团队职能完整,职责边界清晰,工作量饱和。
  4. 沟通有间隙。“人心齐”这应该是团队作战最重要的堡垒,人无完人,但团队里出现了错误则需要由这个堡垒来纠正和弥补,创业公司需要一支“过命的兄弟”似的核心团队,大公司才需要职业经理人。之前看了“汉高祖刘邦”的创业故事,非常有感触,是沛县出来的兄弟们帮刘邦打下了江山,刘邦也是在兄弟们中间从一个小亭长的心态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到最后拥有了宏大的格局和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心人物刘邦的性格,他决定了自己周边会有一群什么样的人,决定了这群人能交心到多深,能跟着他走多久。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幼年成长经历决定的,成年后几乎极难改变。其次,是其他各人的性格和目的,这决定了这些人是否能够团结在一起,能在一起走多远。

该文章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