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菌库调研

少于 1 分钟阅读

Contact me

或者用邮件交流 jacky.wucheng@foxmail.com

关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

2016年中科院微生物所成立了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中心聚焦微生物实物资源及其数据资源的功能挖掘,创新研究策略与方法,提升微生物资源的共享、开发和利用水平,基于大数据的研究和信息发现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新范式,并改变生物产业格局,催生产业新业态。

中心下设

  • 微生物资源保藏部(即下文的CGMCC,我国最大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部,
  •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技术服务部,

依托我国最大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资源库,用于开展特色资源收集和新方法、新技术研发,结合针对微生物组学大数据分析策略研究,为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建设规模化的满足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需求的生物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简介 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部

该部以全球微生物菌种保藏目录、现有的数据资源、影响力及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的微生物资源的大数据挖掘平台,集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微生物基因组分析、代谢网络重构与途径设计、跨组学数据集成分析等技术平台。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FCC-MIRCEN World Data Centre for Microorganisms, WDCM)。

简介 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技术服务部

该部定位于代谢产物制备与分离平台、酶高通量筛选、功能化合物库、宏基因组库、生物合成的元件库等功能平台的开发。

以上信息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简介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 CGMCC)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我国最主要的微生物资源保藏和共享利用机构。自1985年起,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中心,承担用于专利程序的生物材料的保藏管理工作;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批准,于1995年7月,获得布达佩斯条约国际保藏单位的资格。2010年,成为我国首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保藏中心。

CGMCC的工作主要包括:

  • 广泛分离、收集、保藏、交换和供应各类微生物菌种;
  • 保存用于专利程序的各种可培养生物材料;
  •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研究;
  • 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研究;
  • 微生物鉴定和复核技术研究;
  • 保藏菌种的资料情报收集和提供及编辑微生物菌种目录。

CGMCC目前保存各类微生物资源超过5000种,46,000余株,用于专利程序的生物材料7100余株,微生物元基因文库约75万个克隆。

愿景

加强微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始终是我们的基本宗旨。同时,CGMCC将会更加关注微生物资源的质量、功能评价和发掘利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实现资源多样化、管理系统化、服务专业化、品质标准化,从而将CGMCC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存取系统,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生物资源、遗传信息以及专业设施和专业技术服务。

以上信息来自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CGMCC就像一个‘生物银行’,通过整合大家的力量,汇集研究中获得的各种微生物菌种,并将其功能转变为生物技术服务于社会。

目前CGMCC保存的各类微生物资源按保藏形式可分为公开、非公开以及专利程序保藏等。若从专利微生物保藏数量来看,CGMCC的保藏量已超过1万株,在全球位居第2位。

与其他知识产权专利不同,微生物是唯一一种可通过专利保护的生命形式。过去几年来,我国专利微生物年保藏量增长速度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若加上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的相关数据,我国在78个《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签约国中,保藏量已仅次于美国。

当前我国专利微生物菌种年保藏量每年都达到4位数。不仅如此,2011年,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个世界数据中心从日本落户中国,也体现了我国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竞争实力。

菌种库1

菌种库2

菌种库3

以上信息来自于:生物银行:让小生命展示大身手——走进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gricultural Culture Collection of China 英文缩写ACCC),成立于1979年,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是中国国家级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全国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保藏、供应及国际交流任务。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研究方向涉及三个层面:

  1. 农业微生物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与保藏;
  2. 农业微生物资源功能、挖掘与评价;
  3. 农业微生物资源可持续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采用超低温冻结法、冷冻干燥法、矿物油保藏法和斜面转接法等保藏微生物菌株,中心设有液氮库、超低温冰箱库、4-10℃冷冻干燥菌种保藏库、4-10℃低温保藏库以及10-15℃低温矿油保藏库,目前库藏资源共计603属,2199种,11970株菌种,约30万份。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设有细菌和放线菌、根瘤菌、食用菌、植物病原菌、厌氧微生物、小型丝状真菌及酵母菌资源实验室,公共部分建有冷冻干燥室、数据管理室、菌种信息档案室、分类鉴定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培养室等。实验仪器设备有Forma程控降温仪、Biolog鉴定系统、细菌脂肪酸鉴定系统、Olympus IX 51系统显微镜、OlmpusIX71型倒置显微镜、凝胶图象处理系统、PCR仪、Heraeus高速台式冷冻机、CBS液氮存贮罐、SanYo制冰机、15L和50L发酵罐、厌氧培养系统、DGGE、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冷冻干燥机等297台件。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资源保藏、菌种鉴定及菌种资源生物学评价等。团队建设围绕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挖掘与利用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对肥料、饲料、生物防治、污染降解等功能微生物菌株挖掘评价,如降解特性、产酶特性、促生作用、生理特性等特性研究;针对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展抗逆、降解等重要功能基因的分离、功能鉴定与评价,研究各类别基因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微生物肥料、饲料、生物防治、环境降解等微生物资源农业生产应用的新类型、新品种、新基因、新代谢物等,提高可利用潜力。

以上信息来自于:中心介绍_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Collection,简称CCTCC)于1985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中国专利局)指定、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专利微生物保藏机构,受理国内外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   CCTCC保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单细胞藻类、人和动物细胞系、转基因细胞、杂交瘤、原生动物,地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子、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粒和基因文库等各类微生物(生物材料/菌种)。1987年CCTCC加入世界培养物保藏联盟(World Federation for Culture Collections, WFCC),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审核批准,自1995年7月1日起成为布达佩斯条约国际确认的微生物保藏单位(International Depository Authority, IDA)。

以上信息来自于:CCTCC概况 ,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其他参考资料